4月22日,第八届北京电影节落幕,本届电影节展映影片丰富,参赛影片广泛,评委阵容引发热议,活动期间各类行业对话得到专业人士和媒体的积极响应,电影节迎来新的繁荣期。
每一次电影节的召开,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和电影人不同的发展面貌。随着中国电影票房在2017年达到559.11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国内电影节的影响力也随之攀升。2018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召开,就是这种攀升最好的注脚。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电影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
一、展映影片类型多样、内涵丰富
本届北影节展映设置,体现了北影节的专业与“开放”。电影节期间,展映共设置18个不同的单元,“特展-改革开发四十周年”、“特展-女性力量”、“致敬大师”、“修复经典”等单元的影片,或不同年代、或不同类型的影片齐聚北影节,影迷高涨的观影热情,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对北影节展映环节的认可。
特展单元中的影片包括体育、爱情、动画等多种题材,不仅有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影片,也有聚焦热点话题和事件的影片,同时,历来被视为小众的“文艺片”,也在电影节上得到了较高的关注度,从多个角度反应不同时代观众的关切。无论是话语影片,还是外语片,在类型上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北影节作为国际电影节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体现出了电影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评审视角的专业。类型丰富的影片,也将大大提升国内观众的观影水平。

二、参赛影片地区广泛、文化多元
此次北影节共有15部影片入围最终的竞赛单元,国产电影《红海行动》、《十八洞村》与另外13部国外电影共同入围,展现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境遇。丰富地再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
这些影片或以事件切入,或以情绪推进,给我们带来了不同文化视角之下共同的情感关切。以不同的电影语言,共同讲述了具有普世价值的爱——或爱国、或爱家、或爱亲人、或爱朋友。北影节的参赛影片,犹如一幅拼图的一个小版块一样,在各自精彩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电影节的整体调性——好的故事与好的电影表现手法相结合,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进行了完美的呈现。 |